白银
时间:2012-05-07 21:05浏览次数:29258来源:上海期货交易所
白银的性质
白银的自然属性
银,化学符号Ag,原子序数47,相对原子质量107.870,熔点960.8℃,沸点2210℃,密度10.50克/立方厘米(20℃),熔化热为11.40千焦/摩尔,汽化热为251.20千焦/摩尔。
银质软,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延展性仅次于金,能压成薄片,拉成细丝;1克银可拉成1800米长的细丝,可轧成厚度为1/100000毫米的银箔。
银是所有金属中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对光的反射性也很好,反射率可达到91%。
银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不与氧发生反应,银属于较稳定的元素。长久暴露在空气中,则和空气中的硫化氢化合,表面变成黑色,形成黑色的硫化银。常温下,卤素能与银缓慢地化合,生成卤化银。银能与氧化性较强的酸(浓硝酸和浓盐酸)作用。银粉易溶于含氧的氰化物溶液和含氧的酸性硫脲液中。
银具有很好的耐碱性能。银在化合物中呈一价形态存在,可与多种物质形成化合物。
白银的主要用途
货币功能
白银具有货币属性,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同黄金一样充当货币。国际货币史上,除了出现金本位外,还出现过银本位。随着货币制度改革、信用货币的产生,银币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目前铸造的银币主要是投资银币和纪念银币;另外白银其他投资实物如投资银条消费也在不断增加。
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白银具有最好的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的柔韧性、延展性和反射性等,白银的工业应用和装饰美化生活的功能不断发挥,主要应用于电子电气工业、摄影业、太阳能、医学等领域以及首饰、银器和银币的制作。
白银的多功能性使得它在大多数行业中的应用不可替代,特别是需要高可靠性、更高精度和安全性的高技术行业。白银可用于厚膜浆料,网孔状和结晶状的白银可以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硝酸银用于镀银,可制作银镜。碘化银用于人工降雨。
银离子和含银化合物可以杀死或者抑制细菌、病毒、藻类和真菌,反应类似汞和铅。因为白银具有对抗疾病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亲生物金属。
国际白银市场
|
白银生产主要分为矿产银和再生银两种;基于白银矿产资源多数是伴生,因此矿产银分为独立银矿原生矿产银和铜铅锌等基本金属伴生副产矿产银;而再生银主要从含银固体废弃物(如有价废渣、废件等)和贵金属表面处理的镀液、照相行业定影废液显影等废液等中回收。
世界矿产白银生产主要集中在白银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而再生银生产主要集中在一些白银消费大国,目前中国、秘鲁、墨西哥、澳大利亚、玻利维亚、俄罗斯、智利、美国、波兰、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10个白银生产国。根据世界白银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0年这10个国家矿产白银产量为 19268吨,占全球矿产白银总产量的80%以上。中国矿产白银产量以铜铅锌副产矿产白银为主,而海外主要产银国家矿产白银产量则呈现独立银矿、铅锌副产、黄金铜副产三足鼎立的局面。
2001-2010年全球矿产白银和再生白银产量(单位:吨)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矿产银产量
|
18856
|
18472
|
18557
|
19068
|
19817
|
再生银产量
|
5684
|
5830
|
5721
|
5713
|
5786
|
总产量
|
24540
|
24302
|
24278
|
24781
|
25603
|
年份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矿产银产量
|
19945
|
20660
|
21179
|
22072
|
22889
|
再生银产量
|
5849
|
5659
|
5494
|
5155
|
6687
|
总产量
|
25794
|
26319
|
26673
|
27227
|
29576
|
数据来源:GFMS(英国黄金矿业服务公司)
|
|
|
世界白银实物消费主要来自工业制造领域、摄影业、珠宝首饰、银器和铸币印章(此处统计不含金融投资衍生白银需求)。传统白银消费领域摄影业因数码技术的发展对白银的需求呈下降趋势,但仍占有一定比重;工业领域和珠宝首饰业对白银的消费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工业需求受经济波动周期影响较大。
全球摄影业用银继续下降,由于传统卤化银工艺逐步被数码技术所取代,摄影业用银预计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2010年全球珠宝首饰白银需求总体下降2.2%。其中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需求下降明显,而新兴经济体中如中国、印度等国家白银需求增长。由于2010年在印度传统文化中是非常吉祥吉利的年份,因此举行婚礼或庆典仪式增加,对白银消费有明显促进作用。
2001-2010年世界白银需求状况(单位:吨)
制造业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工业用银
|
10876
|
11052
|
11459
|
12050
|
13432
|
14127
|
15274
|
15323
|
12559
|
15160
|
摄影用银
|
6628
|
6353
|
5999
|
5562
|
4987
|
4423
|
3657
|
3150
|
2465
|
2261
|
珠宝首饰
|
5420
|
5252
|
5573
|
5437
|
5406
|
5172
|
5084
|
4922
|
4943
|
5194
|
银制品
|
3299
|
2596
|
2610
|
2089
|
2101
|
1899
|
1819
|
1776
|
1811
|
1566
|
银币和银章
|
948
|
983
|
1110
|
1318
|
1246
|
1237
|
1235
|
2035
|
2457
|
3151
|
消费总量
|
27171
|
26237
|
26751
|
26456
|
27172
|
26858
|
27070
|
27206
|
24234
|
27333
|
总消费增长率%
|
-5.24%
|
-3.44%
|
1.96%
|
-1.10%
|
2.71%
|
-1.16%
|
0.79%
|
0.50%
|
-10.92%
|
12.79%
|
数据来源:GFMS(英国黄金矿业服务公司)
|
|

|
全球白银贸易主要发生在美国、英国、日本、印度、意大利、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全球白银的贸易与交易两大中心是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全球最大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伦敦金银协会(LBMA)位于伦敦;而全球最主要的黄金白银期货交易所之一的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位于纽约。
欧洲是世界最主要的白银供应短缺地区之一,造成这种结构性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欧洲国家矿产银和再生银产量都比较小,而LBMA等市场的存在促使白银的流通贸易频繁;另外欧洲国家如意大利等国家白银珠宝首饰业发达,每年消费大量白银。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白银生产国,由于国内白银市场开放晚消费刚刚起步,多年来中国是世界最主要的白银出口国之一。
国内白银市场
|
|
我国白银产量主要来自铜铅锌金属副产,其余来自再生和独立银矿。由于国内铜铅锌等产量大幅增加,国内白银产量也随之增加。目前国内主要精铅省份是河南、湖南和云南,而精铜的主要生产省份是江西、安徽、云南等。因此国内主要白银生产省份依旧集中于湖南、河南、云南和江西等地。
近几年我国白银产量持续增长。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5-2010年我国白银产量年均递增17.8%,2010年我国白银总产量累计达到11617吨。按照白银总产量统计(非海外机构之原生矿产银产量统计口径),2007年起我国白银总产量实际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
2001-2010我国白银产量(单位:吨)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全国白银总产量(吨)
|
1908
|
3217
|
4305
|
5637
|
6754
|
年份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全国白银总产量(吨)
|
8252
|
9092
|
9587
|
10348
|
11617
|
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白银的传统用途是作为货币及制作工艺品和首饰。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白银的应用领域从首饰、器皿、制币业向照相、电子、乃至国防、航天、医药等行业扩展,成为工业金属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促进白银需求持续增长,中国成为世界白银需求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1985年我国白银消费量仅为900吨左右,2000年则达到了1360吨,2005年达到2545吨,2010年全国白银消费总量约5700吨,2005-2010年国内白银消费年均增幅超过10%。
近年来,由于数码技术的进步,白银最传统的工业应用——感光材料中白银的消费逐年减少;而随着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白银深加工行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白银消费结构大致为:电子电气37%、银基合金及钎焊料23%、银质工艺品、首饰银币31%,感光材料4%、抗菌等其它领域5%。
2001-2010年中国白银消费量(估算)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全国白银消费量(吨)
|
1525
|
1790
|
2050
|
2300
|
2600
|
年份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全国白银消费量(吨)
|
3000
|
3600
|
4500
|
4980
|
5700
|
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金银分会/安泰科

|
|
|
2000年1月1日白银市场开放后,我国白银行业的政策主要体现在贸易流通领域,具体政策就是进出口贸易政策。
进口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1999年公布了《白银进口管理暂行办法》(银发[1999]414号),该办法2000年1月1日执行,银粉、未锻造白银、银半制成品和银制成品列入白银进口管理名录。随着白银市场的不断开放,2007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决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废止《白银进口管理暂行办法》,放开国内白银进口;目前对进口银精矿、白银产品等征收17%增值税。
出口方面:1999年11月2日,原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颁发了《白银出口管理暂行办法》,银粉、未锻造银及银的半制成品纳入出口白银管理名录;白银出口从此执行出口配额管理。2007年6月18日颁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税率的通知》规定,从7月1日起,白银及其相关制品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5%;2008年7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出台政策,从2008年8月1日起取消5%白银出口退税。
我国主要进口白银加工产品,出口白银初级产品,如银锭等。由于铅锌铜产业快速发展导致副产白银产量大幅增长,富余白银需要出口。我国白银出口配额逐年递增,2000年为200吨,2010年已达5100吨。2001年-2009年,银锭(未锻造银)出口量增长了196%,由1199吨增长到2009年的3554吨,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白银供应国之一。然而2008年白银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后,白银出口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出口银锭1422吨,同比下降60%,进口半制成银3174吨,下降8.79%。
2001-2010年中国白银进出口情况(单位:吨)
主要白银进出口产品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未锻造银(银锭)
|
147
|
1199
|
201
|
2022
|
262
|
2892
|
278
|
3520
|
350
|
4125
|
银粉
|
50
|
25
|
56
|
6
|
100
|
25
|
159
|
-
|
306
|
1
|
半制成银
(实物量、非金属含量)
|
118
|
1
|
147
|
186
|
176
|
49
|
240
|
58
|
686
|
160
|
主要白银进出口产品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未锻造银(银锭)
|
687
|
4478
|
521
|
4484
|
941
|
4043
|
738
|
3554
|
590
|
1422
|
银粉
|
776
|
7
|
979
|
7
|
1511
|
18
|
1412
|
65
|
1395
|
16
|
半制成银
(实物量、非金属含量)
|
2164
|
227
|
4241
|
183
|
3709
|
124
|
3480
|
109
|
3174
|
138
|
数据来源:国家海关总署/安泰科
|
国内外主要白银交易市场
|
|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目前白银期货已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MCX)等多家交易所上市,其中CME的COMEX白银合约成交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由于近年白银价格波动剧烈,白银期货交易量大幅增长,2010年COMEX白银合约成交1283万手,合199.5万吨,同比增长60.52%。2011年共成交1961万手,合304.9万吨,较2010年同比增长52.87%。
2001-2011年COMEX白银期货成交量
|
|
|
|

印度MCX交易所
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MCX)于2003年11月在孟买成立。至今为止,MCX已占有印度商品期货市场超过80%的份额。印度MCX交易所推出三种白银期货合约,分别是1千克的微型(Micro)白银期货合约、5千克的迷你(Mini)白银期货合约和30千克的白银期货合约。2011年,印度MCX的1千克白银期货合约成交4686.54万手,合4.69万吨,按交易量(手)排名全球白银期货第一。5千克白银期货合约成交4680.43万手,合23.4万吨,30千克白银期货合约成交2443.45万手,合73.3万吨,按成交量(手)排名,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位。
2011年印度MCX交易所每日白银期货总成交量
 |
伦敦金银协会(LBMA)
伦敦金银协会(LBMA: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市、负责黄金白银现货交易的全球金银行业同业公会。LBMA同时为该协会会员和参与伦敦金银交易市场参与者提供服务的贸易行业中介机构。英国伦敦现在是全球最大的金银场外交易市场,LBMA的核心客户及其会员包括世界各国央行、黄金白银生产商、精炼商、金银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等等。
上海黄金交易所(SGE)
上海黄金交易所是国内主要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交易品种有Ag99.9、Ag99.99现货实盘交易和Ag(T+D)现货保证金交易。
近几年白银交易逐渐活跃,2010年上海黄金交易所Ag(T+D)共成交7355.1万手(约合7.4万吨),成交金额约38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3%、559%。2011年成交更加活跃,全年共成交量24580.581万手(约合24.6万吨),成交金额19296亿元,成交量、成交金额分别已经达到2010年全年的3倍和5倍左右。
|
国际市场上,白银是波动最剧烈的商品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期,白银价格一直在2美元/盎司徘徊,1973年起,白银价格开始攀升,至1980年1月21日,白银涨到历史最高价50.35美元/盎司。这期间的价格暴涨是由于亨特兄弟的市场操纵。之后,1980-2001年期间,白银价格总体一路走低,并在低位震荡。白银价格在1993年最低达到3.55美元/盎司。纵观国际白银价格近10年来走势,价格总体维持震荡上行趋势一直没变,震荡向上的牛市行情从2002年开始,2005年银价上涨加速,2008年年中国际银价突破20美元/盎司。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国际银价回落到10美元/盎司之下。2009年,随着各国刺激经济政策出台,全球经济逐渐复苏,推动白银价格再度上涨。2011年国际白银价格波动剧烈,1月底至4月底,短短三个月内,白银价格逼近50美元/盎司,最大涨幅高达80%以上。4月底至2012年初经历了三次大跌行情。其中,在2011年5月初的一周内,白银价格跌幅高达近31%。截至2012年4月上旬,国际银价在32美元/盎司附近波动。
2001-2011年国际白银市场平均价格(美元/盎司)
年度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
平均价格
|
4.44
|
4.61
|
4.89
|
6.68
|
7.32
|
|
年度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平均价格
|
11.59
|
13.39
|
14.97
|
14.70
|
20.24
|
35.12
|
数据来源:LBMA
|
|
说明:2011年数据统计到12月30日
2001-2011年LBMA白银定盘价走势

数据来源:LBMA
说明:2011年数据统计到12月30日
|
国内白银价格近几年亦总体呈上升态势。2007年初,白银价格约为3600元/公斤,随后白银价格逐渐上涨,至2008年3月阶段性高点超过5000元/公斤。金融危机爆发后,白银价格出现大幅回落,至2008年12月降至2300元/公斤之下,随后宽松货币政策及积极的财政政策纷纷出台,国内白银价格持续上涨,到2011年4月,最高达到10788元/公斤。随后,受国际银价的影响,国内白银价格也经历了几次巨幅震荡行情。截至2012年4月上旬,国内白银价格在6600元/公斤左右波动。 2007-2011年上海黄金交易所Ag(T+D)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上海黄金交易所
说明:2011年数据统计到12月30日
银价走势及影响因素
|
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影响白银价格的根本因素。通常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价格波动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应将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则需求上升供给减少。新矿藏的发现与开采、新技术的应用、生产企业检修及罢工、进出口政策等将影响产量及供应;白银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白银投资偏好变化等则将影响白银的需求。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
白银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又可作为避险资产,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政治局势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时,白银需求增长从而带动银价上涨;经济萧条时,白银需求萎缩从而促使银价下跌。近年来,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纷纷出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向市场注入巨大的流动性,白银作为抵御通胀的资产之一,在投资需求的推动下价格持续上涨。当货币宽松政策结束时,白银价格则出现了较大跌幅的下跌。
当前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较高通胀压力、日本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核泄漏事故、以及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等给全球经济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这些变数都将对白银价格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及黄金价格走势
国际上白银交易一般都以美元计价,而目前几种主要货币均实行浮动汇率制。根据经验,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将导致白银价格短期内的一些波动,但不会改变白银市场的大趋势。
白银和黄金在历史上都曾作为货币使用,二者有着相似的金融属性,因此出现白银价格与黄金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相关性,但这只是趋势上的一致。短期看,白银价格与黄金价格的正相关性并不十分突出,通常白银价格波动较黄金价格波动剧烈。
基金投资方向
随着基金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程度的大幅提高,基金在白银价格波动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基金具有信息以及技术上的优势,因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先知先觉性与前瞻性。白银ETF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近几年规模迅速扩大,持仓量较高,该基金与其他基金的交易方向成为影响白银价格波动因素之一。分析基金净寸头变化,有助于判断白银价格走势。
进出口政策
进出口政策是影响供求关系的重要方面。如我国于2007年7月1日起将白银及其相关制品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5%及2008年8月1日起进一步取消5%的白银出口退税等,直接影响了白银的出口量,进而对国内外市场的供应及价格产生影响。
》业务规则
|
|
|
|
|
手机登录请点击此处下载期货云开户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