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5-12 01:25浏览次数:18959来源:瑞达期货
中国债券市场结构与策略
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总裁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中国债券市场结构与策略”。我的演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历程和现状,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的品种,以及中国债券市场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先看一下这个图表,一些标志性的事件我们放在上面。1981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恢复了国债的发行,结束了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历史,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债的发行规定,在过去的18年里,是中国的债券市场的缓慢的发展时期,这是计划经济的发展时代。施行的就是双重审批、额度式的管理,发改委审批每年的省市向发改委报额度,国务院批准之后,做额度分配,分配完成之后由各省市向地方发改委报项目,再报项目的审批。整个的审批流程非常的繁杂,每年的发行额度没有超过一千亿,2007年突破了千亿,几年都是没有突破千亿。
中诚信在1992年成立,没有共同的度过这18年的历史,但是从成立到现在的这个阶段,在债券市场的收入没有一年超过1000万的,主要是来自于信贷市场和投资的收入。我们是靠信贷市场的收入和其他的收入维持生计,保持着理想的一个公司。1990年交易所市场相继的设立了,大家都很清楚,这个交易所的设立之后债券市场也有了一个公开交易的场所,当然是以国债为主的,债券的品种是非常的少。在这里正好是1995年的时候,是二级的债券市场,这个事件很著名,做期货的就不用解释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了,通过了债券市场的作用是非常的巨大。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导致了商业银行陆续的从交易所中撤离,一直到1997年的中国银行一纸通知说停止商业银行的买卖和回落,这就是商业银行彻底的撤离了交易所的债券市场。商业银行是有这个债券市场的需求的,所以就有了银行间市场的设立。这是在过去的交易所的基础上升级建设的,现在是有两个公开的交易场所,一个是银行间的市场,还有个是交易所的市场,相互独立、分割,形成了中国的债券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还有个银行间的市场是已经成为了一个主市场,今天还要讨论国债的事情。所以说中国的资本市场,不能出事情。我要讲这个风险的问题。
中国的债券市场一旦出事情之后,大家都在讨论国债期货再次推出的事情,现在是在仿真交易。还有个标志性的的事件是2005年,短期的融资融券出来,我们称之为中国的债券市场的元年,这个管理办法的出台,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1981-2005年的18年中,是一个计划经济的历史,而2005年的管理办法出台之前,除了审批上是个审核制的模式,核准制还不一样,这还是个不同的流程,还有个发行的主体是非常的狭窄。大型的项目债,还有国务院发改委审批的项目挂钩的一些项目在里面。
第三个就是它的要强制性的担保,这不是一个社会机构的担保,而是要大型的金融机构的担保,是要商业银行的担保。商业银行在改制之前是有个政府背书的机构,所有的坏帐都有人买单的,凭借的就是国家的信用,这是人民币的评级肯定是AAA的。最近也有人说中国政府是AAA还是AA呢?跟美国怎么相比,这是一个对冲吧!在中国的市场做业务,对中国政府的评级肯定是AAA的,所以说这样的一个债券市场,在发改委统管天下的时候,这是个非常不合理的流程,而且是对募集资金的渠道很狭窄。
在短期的融资融券的推出,是打破了这种原先的审批流程,第二个是发行的主体没有很强的限制,还有担保并不是强制性的担保了,也不需要是金融机构担保,还有资金的投向也不是明确的约束。这样的几条推出之后,市场的反应非常的强烈,发现市场是极具的膨胀。
这里面也有故事,今天有媒体在这里也不好演绎,据说是推出以后,国务院的债券的管辖是授权给了发改委。央行推出这个东西,是没有国务院的授权,而且就推出来了,我觉得推出之后央行是做得很成功,没有央行这个举措,就没有今天债券市场这么的繁荣的局面。还有央行推出了中期票据,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到这个用心,就是中期票据为什么叫做“票据”呢?这个意义大家可以去揣摩,发行700亿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就被停掉了,因为一些冲突被停掉了。2008年又重新解禁了,中期票据又放出来了,现在是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对冲工具。
还有个发行试点办法,就形成了现在的债券市场上的主要的格局,就是三个部委分别的监管债券的发行,央行、发改委、中国证监会来管理,形成了两个主要的交易市场,两个公开的交易市场。
下面可以看到中国的债券市场的存量。到去年底的时候已经突破20万亿,量不算太小,主要的品种是在国债、央票,政策性的银行债,这样的三个品种占到了70%多的比重,还有20%多是评级的债券,还有商业性的品种。可以看到规模最大的是中期票据,其次是企业债,再次是非政策性银行的企业债。从发行的支数来看的话,1-12月来看,这个存量并不是最大的。
刚才已经说了,中国的债券市场已经形成了银行间、交易所,还有银行的柜台市场,三个基本的子市场的一个体系。银行间市场是占到了一个很大的比重,交易市场是在去年有个比较大的增长的情况下,在存量上还是占到了非常可怜的比重,是占到了1%左右,这就是郭主席上台之后,到中国证监会担任主席之后,大力的发展交易所的资本市场。这是列为了中国证监会的近期的主要的工作任务,这是个结构。
监管的结构已经谈过了,就是多了一个财政部与国债相关的部门,还有银行监管的,交易所的市场是由证监会监管的。
最后就是投资者的结构。这几年投资者的结构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两年看到这个图上的商业银行的比重,去年是52%,包括了三分之二的权重,再往前几年是占到了90%的债券是由商业银行买的,这些特殊的结算成员,是由央行、财政部等这些机构,商业兴的投资主体是三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他们是占到了中国债券市场的主力。
这是我讲的一个部分,这是主要的结构。第二个部分是主要的品种。中国的债券市场的品种,除了央票和国债之外,央行的票据主要是八个:公司债、可转换债、可交换债,可分离交易债,转融租票等等,其中有几个是无效的,包括了可交换债,这个品种一直没有发出来,就可以完全不考虑它了,考虑的是上市公司的股东,是相当于一个抵押融资的行为了,是换股不换债的做法了。中国的市场是投机性太强了,分离交易债分开之后的债和认股权之后,认股权的投机性太强了之后被中国证监会叫停了,也没有开出来的迹象。中小企业集和债,这个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品种,但是这个品种推出来难度很大。所以我们要讲的就是公司债、可转换债等作为主要的品种。在审批上,流程是比过去简单很多,转融租票也是其中的一种,中国证监会成立了管理办公室。有一些评完级之后,一个月、一个半月就把这个债发出来了,这在过去也是不可想象的,包括了发改委也是审批速度大大的加快了。这种产品的推出,也是促进了相互之间的效率的提高。
企业债是由发改委管理的,转融租票,肯定是银行间市场,还有一个隔离的作用,是相关的一个审核操作。主要的承销商,期货公司同时也有券商,大家比较熟悉的,证监会、发改委管理的是券商承销的,也放进来了中金和中信来作为主要的承销商。
这里就不再一一的讲述了,这里最为重要的条件,所有的发行规模就是与发行主体上一个年度的净资产的40%的挂钩,是这样一个标准。这样的标准导致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出现呢?我们在选客户的时候,有个门槛,有人发了,首次发也有人买,40%的发行的券是很难找到承销主体,没有商业银行和券商不愿意为5亿以下的债券承销。没有600万的承销收费券商和银行是不接的。返过来也有个倒算,发行的规模至少是5个亿的话,发行的资产是不能低于13个亿,是不能进入你的视野,过去看到的品种都是点缀的,现在是很少出现。主要的发行主体净资产都是19个亿以上。过去我们评的在中国证监会的主体市场上看到的平均的发行规模是24亿左右,其实我们倒算这个企业的规模,都是在50亿以上。
这是中小企业实际上还是被排斥在这个债券市场以外的,这是各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从这个额度的情况来看,除了企业债的一次审批两年发行之外,其他的都可以滚动发,在利用短期融资券之外,还可以做一个中长期的安排。我是十个亿,再发五亿,再5个亿、5个亿的去滚动,这个发行的成本会降低。经常我们说的发行的股票的盈利之外,其实是比这个更高,可分配的利润覆盖的利息就可以了。在担保方面除了可转换债是有这个担保,规模是15亿以上,不要也可以不担保。国债是不担保发不出去,很难发,实际上是有担保条件的。是这样的一个结构,这表张上是一些期间的安排。
资产证券化的这个产品,成熟市场上是很重要的品种。1992年就已经推出了这个试点,但是并不是系统化的安排。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元年是2005年,证监会完成了《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的指引》等等。之前我们有个公司,06年和其他的公司合资了,我们是占有率很高的情况。这个品种推出之后,陆续都有一些品种在推出,不幸的遇到了08年的金融危机。大家都认为是非常好的品种,但是我出事了,大家就先看看。我们是创新不够,国外是创新过度了,我们无法分析原因,是对于风险的判断发现了很大的变化。一直到现在的两个市场累计发行量不到100支,累计是发行了49支,交易所是发行了43支。我们认为还是会有快速的发行的时期来临,什么时候现在还不知道。
第三点,讲一讲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与问题。这张表格,短融来看,是三个主要的品种,公司债、企业债的级别,没有AA级以下的,主要是AA-AAA,而企业债是个别的低于AA级的,这个时候大家就觉得有问题了,机构评级都那么高,有媒体攻击这个评估机构,都是高级别的。这个行业可能是有个别的企业是评估高了,但是作为一个熬很久的公司来说,不会乱给级别的,我们还是有理想的公司。我们主要是看市场的公信力,市场上最大的风险是什么?这样一个环境下,还是给出这样的级别,大家都知道一个事件出来之后,我们一开始做的是评级,把钱都收到了,给的是A-2,说的是最高的是A-1+,而在市场上发行出来的产品是低于A-1以下的就不能发了。你评出来之后就不能发,就要加级别了,我们就谈不下来。我们做表格还是有原则的,都是封闭的,不能介入到这个信用评级委员会的成员里面去的,市场的人员不能进去,有权利的分析师一人一票的,谁也不能干预他的。邱晓华给毛振华直接的打电话的,后来是因为这个人出了一点问题,他也没有把这个事情干预下来,结果就被别人抱走了,已经是被这个市场抛弃了。
这个事情挺搞笑的,从评级机构的本身来讲,是没有太大的错误。因为他们在评张的时候,谁知道是陈在里面搞这个社管金的东西在里面呢,从市场上来考察是没有什么风险啊,最后是对付掉了,没有倒债啊?但是,说了也没有关系,上海远东就被市场淘汰了,没有一家发行主体再找他评级了,监管部门出文了,这个评级之后不能买。AAA的债券也会违约的,只是概率问题,问题就是在评级的时候,是0.5个违约率,是200家有一家,或者是不到一家是可能产生违约事件的,而不是说AAA的就永远没有风险,永远不会违约,不合逻辑。随着级别的越低,这个违约的风险就越来越大,是不是债券发不出来呢,也发得出来,就是一个收益和逻辑的关系,就是倒债的时候就倒了,有人去买。我们跟监管部门也交流过,不要说违约率,你出一件事情出来我收拾你。就是现实的情况,这是最终导致了中国有这个原因,但是并不是评级行业的事情,就是优质债的市场,可以发行、可以卖出去。
再看一看这张图上,回顾一下中国的债券市场的投资结构?再重温一遍,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要算一算是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他们的投资行为决定了中国投资市场的行为。他不买就不活跃,就没有活跃的交易。我们看到了保监会的文件。保监会在05年的时候,就推出了保险公司投资者的管理办法,经过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中国的证监会除了三个主管审批之外,还有银监会保监会,也是影响了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发展,他们是管投资的行为。保监会给保险公司设定了投资的条件,和内控的标准。这是05年出的,必须要是两个以上,金融机构的担保。当然也有铁路建设基金和三峡工程的基金是例外的。这样的债券保险公司才能买的,否则你检查的时候就要违规了,就要受到处罚的。中期票据出来之后,可以投中期票了。
银监会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内控我们来看一看商业银行方面是有明确的规定。中国的主体的债券,在银行间市场上既是承销者,也是主要的投资人,他们的需求更加的重要,两个行为相互的影响。一个是发行对象的选择。这里有个内部的规定以后,倒逼商业银行的行为。我跟证监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讨论这个问题,商业银行的体量大啊,我们最大的证券公司也没有一个商业银行大啊,抱不动啊。所以说这个风险和监管的利益之间的转换。
还有网上和网下的同时发行,在两个交易平台上同时的上市交易,中交所是有两个上市的级别,所以说两个环境的投资人的行为,是决定了中国的债券市场是个优质债的结构。 我们现在看到了证监会在推高收益债,是私募债。媒体上说是垃圾债,实际上就是这个优质债,银监会也没有问题,在这样的结构情况下,你又受到了各方的约束,完善债券市场的体系,实际上是个系统性的问题,不是某个点上突破可以完成的问题。另外就是容忍度,就是风险的容忍度太低了,监管的风险容忍度太低了。那件事情出现之后,就暂停了国债期货的交易,1995年暂停到现在,停了一代人的时间过去了。所以说谁敢出一件事情呢?这个容忍度怎么调整呢?这个风险性的事件如果是出现在现在,就是投资者结构的失衡。看到了几个投资机构就是风险偏好型的业务投资机构。另外还有说据说审批了20多家,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发行出来,现在可能是有差异,但是还没有放出去,缺乏有效的投资人。你说是垃圾债的情况下,你是8%-10%之间是太低了,风险补偿不够,这整个的都有可能,所以说结构是有很大的问题。
题目是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与策略,我这里有点班门弄斧的意思了。在现有的市场结构和监管体制下,中国的债券市场是个近乎没有风险的市场。第二个就是投资方向上,如果是有所差异的话,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发行的次高级的信用级别的债券,会获得一个相对安全的高收益。第三个就是关注中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现在是一对一的询价、交易机制,根本不活跃。
中诚信这么多年在银行间市场的份额现在是逐年下降,曾经是高达90%,现在是达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在中国证监会主管的交易市场,大概是40%左右的市场份额。希望有机会跟大家有项目上的合作。谢谢大家!
演讲稿来源:第六届中国期货分析师大会
会议日期:2012年4月22日
2024-12-20顶级高手,如何在高水平上形成逻辑闭环
2024-12-18期货交易中如何巧用成交量和持仓量找到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