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1 13:50浏览次数:9173来源:期货日报 王力纬
“既要”“又要”是无穷烦恼的根源,解决方法就是升级我们的头脑,形成系统观。一个人走路,不仅要留心脚下有没有坑,还要时时观察远处有什么,方向对不对,这就是中庸。人生本质上就是一场平衡,将自己纳入一个有机平衡的系统中行动,工作、交易、生活都无法偏离这个本质。追寻不确定性世界中的一些确定性,博取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捍卫自己内心的信念,更是人之为人的意义。
A中庸的积极性
你有多久,没有抬头看过天空了?
这是我视若珍宝的记忆,大约十年前我刚升职时,面临单位一个重要决策,分管副总连续带大家开了很多天会。会上,一位素以认真敬业著称的中层干部提出了各种现实性的工作难题。副总每次都关切地看着他,苦口婆心地劝:“一定要把眼光从自己面前的困难上暂时收回来,抬起头看一看。”副总对哲学很有研究,我记得他说了好多次“既要低头看路,又要抬头望天”,当年我对此还比较懵懂,并不能完全领悟他的用意,因为“抬头”和“低头”之间,好像存在着客观天然的矛盾。但无端地,这句话却清清楚楚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后来随着年岁渐长,我开始明白,人生本质上就是一场平衡。工作、交易、生活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自然也无法偏离这个本质。“既要”“又要”是无穷烦恼的根源,而解决方法,就是要升级我们的头脑,形成系统观。
在中国哲学中,儒释道同根同源,深入研究,你会觉得殊途同归。如果说禅宗道家的宗教哲学是一种云端高深思想内核的凝结,那么儒家思想则是“仙人指路”,它告诉凡人如何看待那陷入泥潭的双脚,如何用“抬头”让自己超脱,让方向明确,如何用“低头”支撑自己在一次次污泥满身后依然爬起,一步步向前。“低头看路和抬头望天”的实质就是中庸,折中调和。如果说禅宗传达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悲悯,那么中庸更像是一个平视的,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朋友,温柔、耐心、包容,陪伴我们缓慢前行,就像成长本身的样子。
几年来,我对大量投资者进行了访谈,他们向我倾诉了交易过程中的辛酸困苦。如果人生的每一天都一成不变,也许又会有新的问题,将人们拉入虚无主义的消极陷阱。我们热爱这项事业,就是因为它可以无限延伸人生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从更高层的意义上来说,追寻不确定性世界中的一些确定性,博取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捍卫自己内心的信念,更是人之为人的意义。
在《论语·宪问》中,孔子发出了振聋发聩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声音。我们不禁要问,以同一时期的接舆、长沮、桀溺、荷蓧杖人、晨门等的智慧都可以彻底看清时局之不足以有为,故而知其不可而不为。是孔子的水平欠缺,无法看清时代历史大势的限制,无法做到识时务者为俊杰吗?显然,这就是孔子跨越千年依然隔空为我们传达的积极力量。在宇宙面前,人类如此渺小,肉身脆弱,寿命有限,容错率更是少得可怜,孔子的时代,更是动荡不安,医疗条件低下,他依然栖栖遑遑地周游列国,将宝贵的时间奢侈地浪费在徒劳无功之事上。“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因为,人也是宇宙的一份子,是客观规律的组成部分,“为之”的人,永远是活性的变量,“知其不可”依然“为之”,就是宇宙创造人类的意义。人类拥有造物主珍贵的馈赠——智慧和思想,不是用来安于现状、随波逐流的,而是要做一些其他动物无法承担的事情,存在总是有原因的。在诸多人性中,最迷人、最让人震撼的,就是这种略显悲壮的“孤勇”,也正是因为看到限制,依然保有内心对真理的追求,我们才可能有动力千万次不辞辛劳,救自己于水火,以渺小之力创造绚烂奇迹。
B有一些苦必须要吃
《论语·子罕》中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也就是说,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懒得做下去,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虽然前路渺渺,坎坷限制众多,没有任何确定性的保障,但这种不确定是有魅力的,人固有限制,但又有一定的自主空间,这种空间,就是凡人靠堆土成山一点点搏来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去做,就是在与熵增对抗,万事万物都幽微相联,付出了总能改变些什么,无论于外界还是自己。这更是一种颠扑不破的真理,更何况也只有成长积累到量变的临界点,才能发生质变的顿悟。一个人走路,不仅要留心脚下有没有坑,也要时时观察远处有什么,方向对不对,这就是中庸,将自己纳入一个有机平衡的系统中行动。
更进一步讲,我们都知道精神世界的能量是巨大的,在交易中,心理因素可以是最大的助力,也可能是最大的负累。有时候不能获得成功并不是天时地利不合,而恰恰是败在了心魔上。有些人调侃说:“情绪不服从管理,因为我一想管理,它就崩溃。”的确,哪怕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对大脑的了解也非常粗浅,更不用说身体和大脑的配合,精神世界的运转就是如此复杂,规律隐秘。很多时候,明明知道一个道理,依然无法跳脱陷阱。因为“知道”和“懂得”根本就是两码事。《传习录》中记载了王阳明与弟子陈九川的一段对话。陈九川学识渊博,做事却十分慌乱,他去请教王阳明:“平日里感觉自己学的知识都能掌握,但一遇到事,就乱了手脚,这是为何?”王阳明笑答:“人须在事上磨,做功夫,乃有益,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现代人获得信息的渠道众多,有太多资源喂养我们的理性思维系统,匮乏的恰恰是体验性练习。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会沉迷电子游戏,因为游戏中我们有无限次重来的机会,可以随心所欲,不用真正承担实际层面的后果。为什么我们做仿真交易时很轻松,实战时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其实更多的,是心理层面产生了变化。好像内心总有一些反作用力,对此我们感觉无能为力。按照荣格的思想,人类的心灵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部永远是活动的,这种活动如果不能调试到一个和谐稳定的状态,就会彼此冲撞,内耗也由此产生。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明明什么事情都没做,人却会觉得很累。这是因为别人的内心是平静的水面,而自己的内心是煮开的水,能量如此耗散,让人心绪不宁,最后熬干自己。
这时,困顿在自己的境遇中反复思量也是冲不出去的,这就是成长进入下一个维度的必经之路,也是人生思想升级必须付出的代价。没有无痛苦的成长,吃苦是为了完成一个目标而长期聚焦的能力,这是对自控能力、坚持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的重大考验。你因此放弃了很多当下的利益,忍耐着那些看起来“不必要”的损失,在不确定的道路上努力坚持,忍受孤独和不被理解,甚至顶着嘲笑默默前行。没有白白得到的“真经”,只有经历考验,才可能有真实的获得。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样的时刻,一定要抬头看一下“天”。天空如此广阔,宇宙如此浩瀚,当我们看天的时候,心态会变得平和。人生本就无常,遗憾常有,孤独常有,生来便看尽无常变幻。今日愁云惨淡,明日阳光明媚。人类在宇宙面前是如此渺小,抬高视角看待自己,看待目前的状态,那些看起来过不去的坎,那些让我们夜不能寐的亏损或许就不会再折磨我们。放到整个人生的维度去看,更容易放下思想包袱,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吸取教训,轻装前行,可以帮助我们跳脱出“管窥心态”的陷阱。
C“专注红利”与“管窥心态”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长期面临生存困境。将来之不易的能量更好地利用,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大脑是人体耗能最高的器官,大脑的机制是让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并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这种专注会让人们从稀缺中获益,获得“专注红利”。比如原始人在丛林中看到一团黄色,大脑不会管今天吃什么,而是立刻分辨它是不是老虎,是就赶快跑,不会关注脚下有没有荆棘,甚至为了更快逃跑屏蔽痛觉信息。“专注红利”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但由于“目标抑制”的作用,人们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时,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专注也会导致管窥,屏蔽其他信息的干扰,只关注管孔聚焦那一小块,这固然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但也会让人们的视野变窄,从而带来新的问题。
1984—2000年期间,美国机动车相撞事故在消防员的死因中占20%—25%。在这些事故中,79%的消防员死于没有系安全带。原因是接到报警后,消防员直面的是时间稀缺问题,他们要迅速跳上消防车赶赴现场,还要在抵达现场前的短暂时间内做好诸多准备工作。管窥专注于某一事物,也意味着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专注具有积极意义,稀缺会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管窥则是消极的,稀缺导致了管窥之见,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
交易中也是如此,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信息进入视野,盘面也总在变化波动之中,如何平衡内心坚定信念和处理这些纷繁变化,根据变化调整方略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平衡,需要我们中正地面对世界的反馈,偏执不是坚持。偏执是对结果的执念,拒绝接受反方向的声音,坚持是对真相的追求,需要不断修正和迭代自身。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徐复观先生曾说:“儒家思想,乃从人类现实生活的正面来对人类负责的思想。他不能逃避向自然,不能逃避向虚无空寂,也不能逃避向观念的游戏,更无租界、外国可逃,而只能硬挺挺地站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担当人类现实生存发展的命运。”这就是一种达观,这个世界有时候并不美好,所以美好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世间处处是修行场,更何况在杠杆属性和“T+0”加持之下的多维资金博弈世界。我们知道自己有固然的限制,也知道入市就有失败的可能,明白黑天鹅和小概率事件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遭遇,但是依然保持一颗柔韧而坚定的心,在扰动中坚持成长这个唯一的主线,平静接纳自身得失的无常。
D吃苦总会有正反馈
2022年结束了,回头看看,我好像做了不少事情,获得了期货日报颁发的期货和衍生品行业年度论文评选优秀奖,也很感激读者们将我的网络总票数投到了第一。在心理专业领域的文章也获得了一些奖励,甚至在网络情绪追踪研究课题中,几个月内将账户做到了行业头部。成绩的背后是全年无休,发着高烧还在工作。除夕还去实验室的,整个研究中心只有我和我的导师。有一天导师问我:“你觉得苦吗?”我问他:“你觉得呢?”他大笑着说:“不,反而有时候是很好玩的。”
过去几年,在对大量境内外投资者的访谈中,我发现很多人解释“最大的一笔盈利”时会提到,这笔盈利做得很顺利,好像“老天都在帮忙”,甚至他们账户中盈利的大半都是相对顺利的。事实上,如果一件事你觉得怎么都不对,那十有八九存在问题。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身心灵本就是一个有机整体,过于偏重哪一方都不“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系统观,也是人生路上最应该修炼和提取的智慧,因为它几乎存在于人生的所有重要事件中。我们回顾过往时会发现,一个人但凡想做成什么事情,一定会遇到很多限制。成功是一种极小概率事件,需要坚持不懈,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但是,你会时不时地获得一些正反馈和机遇,或者获得一些珍贵的愉悦和乐趣,鼓励你坚持下去。如果一件事你始终得不到回报,甚至让你非常痛苦,每一步都棋差一着,仅仅自我感动式的坚持和吃苦往往是不能奏效的,里面很大概率混杂了其他因素,这时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规律是无形无实体的,只能化作机遇闪现,如果我们总是固执地不思考、接纳,再多明示暗示也是无用的。《卫灵公》第二十九章中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坛经》中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天地之间,大道业已存在,人存天地间,人本是道,两者不可偏分,只有将那些方法道理汇入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将自己勇敢地投入到现实之中,抽去心灵和外界智慧之间的透明玻璃墙,才实现了同一,而不是隔绝在道理之外。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的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恩格斯的名言或许能给我们以启迪。
知识链接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出自《论语·庸也》。
《传习录》:哲学著作,由王守仁的门人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王守仁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 代表人物,自号阳明子。王守仁之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导“知行合一”,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
管窥心态:也被称之为“管窥效应”,就是通过一根管子去看东西,只能看见管口大小的世界,却看不到管外的东西。指个人目光短浅,只能看见眼前的得失,却毫无远见。心理学家认为,管窥心理的产生,是由于某种资源的稀缺而导致的,为了能够得到就疯狂追求,从而失去理性和整体的判断。
2024-11-22手握交易体系,如何迈向稳定盈利与一贯交易的殿堂?
2024-11-21期货交易获利的 “黄金三要素”:趋势、顶底与空间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