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5 08:56浏览次数:10824来源:期货日报 王力纬
重要提示
本内容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本公司不会因为关注、接收或阅读本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请您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并自主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资深投资者很少用绝对的词语,做事也总会留有余地。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成功就是一种常态,因为很多人本来可以实现最大潜能,但由于“自我设限”,大大阻碍了人生的发展高度。能给你遮风挡雨的天花板,同样会限制你汲取阳光雨露。人生并没有天然的藩篱,想象力、创造力唯一的限制来自我们内心。真正的勇敢就是突破重重限制,不断前进,勇于尝试,敢于突破,一次次在苦难中爬起。
A心理上的苦难有意义吗?
我接受过某个国际著名心理学家,也是国际心理学会主席的长期督导,这对于中国心理学学者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因此我在公共平台将不涉及案例信息内容的个人体会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
记忆非常深刻的一次督导中,来访者的言论和态度非常骇人,将他的咨询师(资深且口碑较好)吓到了。这个问题比较深层的原因在于,咨询师本人是学院派背景,且人生较为顺遂、常规,因此来访者的行为和表达内容超越了她的价值观承载范围。
当我将自己的思考分享在平台上,却遭到一位同行的猛烈抨击,他的留言是:“心理咨询师不可能被吓到,除非是个新手。心理疾病是不可能痊愈的,所以患者不可能成为咨询师,如果他们做了这个工作,很容易再次犯病。”我心里又急又气,气的是他只是通过了浅显的入门考试,对于心理学史和心理学家的人生经历完全不了解,因为该平台的浏览量比较高,我很担心这位同行的言论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成为他人的笑柄。可我本人又很畏惧“抬杠”式的争论,很害怕因为回复而跟他争吵起来。
这让我回想起之前自己做投资者服务工作时,很多投资者会向我抱怨自己的运气为何那样差,甚至认为自己命途多舛,别人做得那么顺利,为何自己入场的时间这么不巧。无论你想不想承认,每个人的运气就是这样不同且玄妙。无论做了多么万全的准备,私底下下了多少苦功夫,还是有可能遇到“黑天鹅”。有些人的人生就是要比其他人更加坎坷,但有些人从苦难中爬起来了,有些人却困在其中。苦难有意义吗?很多人会感谢苦难给了他们成长机会,但更多的人会憎恨苦难,夺去了他们的机会和时间。
我想起这样一句非常有存在主义精神的话:“神没有安排任何人的命运,你生活所遇到的问题,只是神向你提出的问题,而你的行动本身就是答案。”苦难并不一定会带来成功,也并不值得追求,磨练和成长是因为不可躲开,所以苦难本身不值得歌颂,那些从苦难坎坷中幸存甚至成长的人,他们在顺遂的环境中依然可以发展得很好,反过来,则可能不成立。
现今社会,身体所承受的苦痛,是有最低限度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比任何时刻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少。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节奏的加快,也滋生出新的问题和很多心理问题。当人们把全部精神和力量都用在应对温饱问题的时候,可能无暇思考更加深刻宏大的内容,思想更简单,因而困苦就少。如今很多人的问题,都是受困于心。
事实上,我刚从业的时候有一个认识的误区,就是觉得投资者都是因为亏损已经影响到其自身的生存状态而陷入思想地狱,苦苦折磨,不能放过自己。后来发现并非如此,绝大多数的投资者生活正常,衣、食、住还是有保障的,甚至为数不少的投资者即便经历了失败,依然处于社会意义上的富裕阶层。这时我方才明白,失败还有更深刻的意思:“我没有做到应该做到的事情,没有超越其他人,没有维持不断进步的脚步。”这些苦痛,并不来自生存的压力,而是来自超越和比较。甚至有些人陷入了心理问题的漩涡,无法把自己从思维的牛角尖里拔出来。
如果未曾进入深渊,可能永远也不知道深渊底部是怎样的,也不可能知道如何爬出去。那些经历了痛苦的人,才能对其他人的苦难有更深刻的理解。就我本人而言,我在其他市场也经历过惨败,惨败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那些投资者所分享的感受,而不是知道这件事,知道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是不清楚到底体会是什么。这给我后期的投资者服务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我知道在什么时间用怎样的话术,我也知道怎样提供有效安慰,降低他们的痛苦。同样,对于成功,我更加敬畏,未来的工作中,也知道重点在哪里、容易犯的错误和进入的陷阱到底是什么。
你经历的那些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痛苦角逐、日日焦灼,如果能够成为提炼经验的原石,将会在未来人生中的某个时刻派上用场。不要去珍藏苦难,不要因此产生自傲和自我感动,这是最廉价和不值一提的,这种对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偏颇理解,对苦难的合理化迷恋和反复回味,会毒化你的整个心灵系统,会损伤你对于自我价值的评判,会让你无理由歧视那些没有经历过苦痛的人。不要将这种有毒的价值观嵌入我们的人生中,苦难不是正义,悲惨也不意味着坚强,请感激在困境中永不言败的自己,欣赏自己的坚韧,积极寻求解除的方法,并努力加以总结,将之形成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和财富,这才是人生苦难真正的意义所在。
B不相信又为何要从事这项工作呢?
心理咨询的从业者,是以来访者的利益福祉为第一要务的,如果不相信来访者可以从心理问题的苦役之中解脱出来,痊愈甚至超越原有的自我认知,又为何要从事这项工作呢?
相信是成功的第一前提。我在投资者报告会上也听到很多投资者抱怨说,投资市场不能赚到钱,只会浪费时间,认真做做还不如随便做做。这个世界上,胜利总是属于少数人的,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成功就是一种常态,这是不可辩驳的客观现象。如逆水行舟,向上突破总是非常难的,向下放纵却很容易。我们做任何事,不相信自己能成功,那就不可能成功,即便因为偶然的运气获得了一点东西,也很快会归还到概率的洪流中。
如果不相信,就远离,去寻找相信的领域大展拳脚。不相信又希望能碰碰运气,是最不划算的,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怀疑会一次次冲击我们的灵魂,既不能全身心投入求一个结果,又不甘心放弃在蹉跎中浪费的时间、机遇。
人是存在能量场的,一个怀疑自己的人,浑身散发出的是颓废的气息,言论是消极的。人类的动物本能让我们天然慕强,没有人愿意和阴郁的总是打击自己的人交往,而人类社会是一个关系社会,这种气场会让人难以接近,客观上就减少了非常多的信息来源。心理的能量场就像一个星球,内核是自我,星球越大,接触到的宇宙就越多,积极地去探索,主动寻找信息资源,占有的资源就会越多。所有决策,都是信息经过逻辑加工的产物,占有的信息多少往往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有效的信息可以给我们启发,提供参考,节约时间。
当你的能量场很低,就会吸引一些更负面的同类,相互作用便会慢慢沉沦。一个怀疑自己的人,在需要投入的时候会犹犹豫豫,因为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也不能估算成功的概率和投入的回报,因此就会胆怯后退。而成功的机会总是那么短暂,即便看准了,推理正确了,不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有结果。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可能还是错过最佳时机,在应该离场的时候依然不够果断,一拖再拖,最后黯然离开。当我们强化了对自己的信任,能量场就会越来越高,当周围的积极因素越来越多,我们也会自然进入一个高维度的正向循环中,变得越来越好。
C绝对化的理论是否有存在空间?
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资深的投资者说话总是不那么满,很少用绝对的词语,做事也如此,总会留有余地。如果一个人说话做事非常绝对化,你甚至可以等着看市场给他上重要一课。绝对化往往是一种非科学的态度,是未成长的标志。
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往往是非常敬畏市场的,因为市场有太多不可控的、未知的因素存在。“必须渺小,才能感受宏大,必须脆弱,才能敬畏坚强,必须短暂,才能感受永恒。”因为敬畏,所以才会有谦虚之心,才能抵御风险。《三体》中有这样的内容:主人公因人类和三体文明的巨大差异而想自暴自弃的时候,看到了蝗虫,人与蝗虫之间的文明差异更甚,然而蝗虫还是存活了下来。对于蝗虫的个体来说,它们毫无疑问是不堪一击的,但是对于群体性的蝗虫来说,它们的群体是很难战胜的。“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个例子警示我们,再弱小细微的状态,都是不可小觑的,不要看不起那些柔弱甚至卑微的生命,要对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存有敬畏之心。如若狂妄自大,遭受毁灭性失败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在我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一定接受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学习,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最为深邃也最具生命力的哲学思想,教材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截取其精华刊载。有些人学习之后,以偏概全,机械片面地卫道,而不是开放包容地与时俱进,这并不是科学的态度。科学永远是包容的,对于未知是探索而不是斩断的。有时候我们对于潜意识部分产生恐惧,是因为其中内容太过玄幻不可捉摸,抵达未知领域必然害怕其不可掌控,这也是我在认知行为疗法流派学习多年,才敢进入心理分析流派大门的原因,我害怕跳进深渊。
这是非常自然的,即便是弗洛伊德都很害怕自己的理论不科学、不符合当时流行的科学实证主义,所以弗洛伊德非常反对荣格研究非理性的东西。
荣格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弗洛伊德对我说:“亲爱的荣格,请您保证永不放弃我的理论,我们得使它成为信条、不可动摇的堡垒。”我有些惊异地问他:“堡垒——抵抗什么呢?”他答道:“抵抗黑色污泥浊水。”迟疑片刻,他补充道:“神秘主义的黑色污泥浊水。”起先让我吃惊的是“堡垒”和“信条”,因为只有在意欲一劳永逸地压制怀疑才会定出信条,亦即不值得讨论的教义,但这与学术判断不复相关,而只关乎个人权欲。这是对我们友情要害的一次打击,我知道,自己绝不会甘于忍受。科学真理对我而言是此刻令人满意的假说,却并非任何时候均适用的信条。我不能牺牲精神独立,厌恶这种增光添彩,因为它对我无非意味着偏离真正的目标。我一心探索真理而非在意个人面子问题。
弗洛伊德在学术领域是极富开创性理念的,他将自己的性学理论视为需要被捍卫的堡垒,一种标志性的存在。但荣格发现,这并不能够完全解释心理学上包括潜意识中的全部问题。并且弗洛伊德往往秉承教条主义,以既有的观点去解释现象。弗洛伊德自己也是有神经症的,但他对此并没有抱有太深的探求欲望。
正是因为荣格包容开放的学术态度,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自我及世界本来面目的探究,他放弃了对于弗洛伊德理论的卫道,转而从弗洛伊德恐惧的部分挖掘出最幽深的人性,从原始神话中寻找并提炼出集体潜意识的原型,创建了更具兼容度和深度的学说。
D人生就是一次次破茧成蝶
萨特说过,存在的就是有原因的。在我们思想的火苗弱小的时候,是需要保护和包裹的,此时的绝对化可以节约力气,可以保存能量。然而曾经的保护壳在生长的下一阶段可能就会成为某种限制,心灵思想强大之后需要破壳而出,在更广阔的世界吸取能量,也可以抵御一定的危险冲击,毕竟,人生就是一次次破茧而出。
被什么保护,就会被什么限制,能给你遮风挡雨的天花板,同样会限制你吸取阳光雨露。人生往往就是因为过度的自我保护,自我设限而无法突破,如果拿去了这些限制,自然需要经历更多的磨难,但也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人生并没有什么天然的藩篱,我们的认知、思考是无法限制的,想象力、创造力唯一的限制来自我们内心的强韧度。所谓真正的勇敢,就是被重重限制包裹,也会不断前进,勇于长信,勇于尝试,勇于突破自我,勇于一次次在苦难中爬起重新开始。
当你每一次挣扎出本能的限制,将会变得更加强大成熟。理想的火光,会在深渊底部,散发出耀眼的光。有时候我们恐惧的深渊,跳入之后却发现自己被温暖的洋流托举,并从地心的源泉找回最强大的生命力量,这就是一种回归。从混沌中生长,向混沌中探寻,完成一个圆满的循环,在循环中,在欲望和桎梏中层层突破,完成平衡与和谐的流动。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起一个很有名的实验:
生物学家随意将跳蚤向地上一抛,它能从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
但是把跳蚤放在一米高的玻璃箱中,并放个盖子,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过一段时间后,生物学家拿掉盖子,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以上了。
继续降低玻璃箱的高度,并盖上盖子,然后过一段时间再拿掉盖子,生物学家又发现,跳蚤的跳跃高度随着玻璃箱的高度下降而降低。
为什么跳蚤越跳越低呢?
这就是有名的“跳蚤效应”,因为它随着外部环境而调节了自己的目标高度,自己设置了自身的天花板,而且适应了它,就不再改变了。
“自我设限”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跳蚤并非自身失去跳跃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后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其实,人和跳蚤一样,本来可以跳得很高,实现最大潜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开始“自我设限”,因此大大阻碍了人生的发展高度。
《晋书·陶侃传》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对于这种外人看来毫无意义的工作,他的解释是:如果生活过于安逸,恐怕以后难以担当大任。唐代诗人杜荀鹤有诗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因此“舒适区”会淡化人的危机意识,消耗斗志。
所以,跳出“舒适区”,冲破“自我设限”的藩篱给自己适当增加压力,不断树立远景目标,才能激发自身潜在的奋争意识,才能走得更远。
2024-11-22手握交易体系,如何迈向稳定盈利与一贯交易的殿堂?
2024-11-21期货交易获利的 “黄金三要素”:趋势、顶底与空间全解